1. 论语有关礼仪方面的话语
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,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。
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
翻译为:话没有轮到自己说却说了,叫作急躁;轮到自己说却不说,叫隐瞒;未曾察言观色就开口,叫瞎子。
就是说:说话要讲究契机,当说则说,不当说则不说,要学会适时表达。
2. 论语有关礼仪方面的话语摘抄
lǐ yí lún yǔ
“论”的基本含义为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,如论断、论点;引申含义为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、理论和言论,如理论、舆论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论”常做动词,表示衡量、评定,如论功行赏。
“语”字基本含义为谈论;议论;辩论,如:语议;引申含义为代替语言的动作,如手语;又引申为代替语言表达思想的方式或动作。
在古文中,“语”多用作动词,表示交谈,说话,如语,言也——《广雅》。
3. 论语有关礼仪方面的话语有哪些
有子曰:礼之用,和为贵。先王之道斯为美。小大由之,有所不行。
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
4. 论语里有关礼仪的句子
1、不学礼,无以立。——春秋战国时期·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《论语·季氏篇第十六》
白话译文: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。
2、非仁无为也,非礼无行也。——战国时期·孟子《爱人者人恒爱之》
白话译文:不是仁爱的事不干,不合于礼的事不做。
3、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 人恒敬之。——战国时期·孟子《爱人者人恒爱之》
白话译文:仁爱的人爱别人,礼让的人尊敬别人。爱别人的人,别人也经常爱他;尊敬别人的人,别人也经常尊敬他。
4、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——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曲礼上》
白话译文:礼崇尚往来,恭敬对人却得不到别人的恭敬,是不合礼的。别人恭敬自己,却没有对别人恭敬,也不合礼。
5、修身践言谓之善行,行修言道,礼之质也。——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曲礼上》
白话译文:修持你的行为以实践你说的话,就叫着善行。行为有修持,说话合符道理,这就是礼节的本质。
5. 论语中有关礼仪方面的语录
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
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.”《卫灵公》
1 原文:卫灵公:卫灵公问陈于孔子。孔子对曰:“俎豆之事,则尝闻之矣;军旅之事,未之学也。”明日遂行。
译文:卫灵公: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之法,孔子说:“礼仪方面的事,我还懂一点;用兵打仗的事,我没学过。”孔子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。
2 原文:卫灵公: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。子路愠见曰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子曰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
译文:卫灵公:孔子在陈国断粮时,跟随的学生都饿得走不动路。子路埋怨地说:“君子也有穷困潦倒的时候吗?”孔子说:“君子虽穷,但穷不失志;小人一旦穷了,就自暴自弃、一蹶不振了。”
3 原文:卫灵公:子曰:“赐也,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?”对曰:“然,非与?”曰:“非也,予一以贯之。”
译文:卫灵公:孔子说:“子贡啊,你以为我是学得多才记得住的吗?“对,难道不是吗?“不是,我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。”
4 原文:卫灵公:子曰:“由!知德者鲜矣。”
译文:卫灵公:孔子说:“仲由啊,理解道德的人太少了。”
5 原文:卫灵公:子曰:“无为而治者,其舜也与?夫何为哉,恭己正南面而已矣。”
译文:卫灵公:孔子说:“不发号施令就能治理好天下的人,只有舜吧!他做了些什麽呢?只不过是庄严地坐走宝座上而已。”
6. 论语中关于礼的十句话
克己复礼的故事。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,出自《论语·颜渊》一章:“颜渊问仁。子曰:‘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’颜渊曰:‘请问其目。’子曰:‘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’颜渊曰:‘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’”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,孔子回答说:努力约束自己,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,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,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。
颜回又问: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?孔子答道:不符合礼的事,就不要去看、不要去听、不要去说、不要去做。颜回听后向老师说:我虽然不够聪明,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。
由此看来,“克己复礼”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。历代学者都认为,这是孔门传授的“切要之言”,是一种紧要的、切实的修养方法,然而对于“克己复礼”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——这里的“克”字,在古代汉语中有“克制”的意思,也有“战胜”的意思。
:“克己”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,在这里,“礼”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,而是泛指天理,“复礼”就是应当遵循天理,这就把“克己复礼”的内涵大大扩展了。朱熹指出,“仁”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,其实也无非天理,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,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。
7. 论语关于礼仪的
1、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——《论语.季氏》
2、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: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。——孟子:《孟子.离娄下》
3、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——《礼记.曲礼上》
4、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。——阿.史蒂文斯:《德.斯蒂尔夫人》
8. 论语中有关礼仪的语录
有子曰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先王之道斯为美,小大由之。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”
9. 《论语》中的礼仪
孔子并没有直接给“道”上定下规矩,但他的思想和教导包含了一系列的规范和行为准则,被称为“儒家经典”。这些经典包括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等等,其中最著名的是《论语》。这些经典中讲述了个人修养、社会秩序以及政治治理等方面的原则和规范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。其中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,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、“君子喻于义、小人喻于利”等,被广泛引用和传颂。
10. 论语有关礼方面的语录
《论语雍也篇》中。
子曰:回也,其心三月不违仁,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。
孔子说:颜回呀,他的心中长久地离不开仁德,其余的学生,只不过短时间能做到这点罢了。
在这章经文中,孔子再一次赞扬了颜回的道德修养境界。在孔子看来,多数人在言行上可能只会偶尔地达到仁的境界,不能长久的保持,但颜回不同,能长时间的保持仁的境界,他的这种坚持是很难得的。
这章经文讲了颜回的仁德修养情况。

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